科技diy创意经销商_湖北科技diy创意
2018-09-08 00:18:39
DIY是什么?DIY是“DoItYourself”的英文缩写。兴起于电脑的拼装,逐渐演绎成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简单来说,DIY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业资质的限制,想做就做是每个毛毛匠人都可以利用DI
DIY是什么?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兴起于电脑的拼装,逐渐演绎成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简单来说,DIY就是自己动手制作科技diy创意,没有专业资质的限制科技diy,想做就做是每个毛毛匠人都可以利用DIY做出一份私人订制表达自我的“产品”来
DIY是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概念,原本是意指不依赖或聘用专业的工匠,利用适当工具与材料自己来进行居家住宅的修缮工作。虽然起源不明而且可能是渐渐形成的概念,但通常提到DIY用语的兴起,常常会归功至一位英国的电视节1目主持人与工匠贝利·巴克尼尔,他早明确的定义DIY的概念并且大力推广,使得此用词广为人知。家用工具箱与一些简单的DIY工具欧洲人纷纷自己动手装修房屋。在省钱的同时他们发现DIY装修的房屋更具个性,你无论把它装修成什么样都与众不同儿童科技diy,而且自己为满意。他们又发现了DIY后来的各种优点,装修房子变成了工作以外的一大乐事,不仅减轻了工作的压力,而且自己竟学习了一门本事。此外,DIY可以让自己选择1好的材料。于是DIY便风靡起来,内容也变得包罗万象科技diy体验馆。
马德堡半球
马德堡半球(德语:Magdeburger Halbkugeln,英语:Magdeburg hemisphere),亦作马格德堡半球,是1654年时,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此实验也因格里克的职衔而被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年的进行实验的两个半球仍保存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中。现实也有供教学用途的仿1制品,用作气压的原理,它们的体积也比当年的半球小得多,把半球的空间抽真空,不需再用十多匹马,有的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
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Persistence of vision)[1] 现象是光对视网1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运用,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 ,当时称 “马骑灯 ” 。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1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竹蜻蜓是我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主要作为儿童玩具。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旋转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
竹蜻蜓的制作方法:
(1)把纸片剪下来,翻过来,使背面朝上,在两边涂上胶水。 (2)沿虚线把一侧折过来粘好。 (3)再折另一侧,粘好。 (4)用针扎两个小圆孔,准备穿竹条。 (5)沿中心斜虚线把一侧向上折起大约20度。 (6)把两根细竹条分别插入两个小孔,并用胶粘住,下面用纸条把两根竹条缠在一起,用胶粘住。 (7)胶干后,用两手搓竹条,叶片旋转。向下方吹风。这时一松手,它便可以飞起来了
指南针又称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据《古矿录》记载很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竹蜻蜓原理
竹蜻蜓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这个倾斜角度是可以调整的)。
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
当升力大于竹蜻蜓自身的重力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竹蜻蜓的叶片和旋转面也保持一个倾角,所以当我们用手旋转竹蜻蜓时,它会得到空气的反作用推力而向上飞出。
翼面的阻力面积愈大作用力愈大,因而反作用力也愈大(浮力也愈大),竹蜻蜓就飞得愈高。但是我们也发现阻力面积愈大,所需的旋转力愈大,因此在实际竹蜻蜓的操作中并不实用,可能需要在力与角度面积中找出一个平衡点使得竹蜻蜓省力好操作又飞得高。在重量(转动惯量),角度(上升速度),面积(上升力)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